泰办发[2023]4号
各县(市、区)党委和人民政府,各功能区党工委和管委会,市委各部委,市政府各部门,各人民团体,市直及省属以上驻泰有关单位:
《泰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(2023-2025年)》已经市委、市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中共泰安市委办公室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室
2023年3月15日
(此件公开发布)
泰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(2023-2025年)
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,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,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,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,立足我市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总体要求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为指引,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,以“数转智改”为主攻方向,坚持应用牵引、创新驱动、示范带动、系统推进,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,推动形 成市场主导、政府主推、企业主体、协同高效、融合发展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,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。
二、主要目标
2023年至2025年,年度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分别为300个、400个、500个,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改全覆盖。到2025年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90%以上,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5%,两化融合集成提升(工业3.0)和创新突破(工业4.0)阶段的企业占比达到53%以上,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力争达到125,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,制造模式、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深层次变革,实现一年重点突破、两年彰显成效、三年跨越发展,建成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实施“培基”工程
1.夯实数字基础设施。面向工业园区、特色产业园区、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布局千兆光网,加快5G深度覆盖,到2025年开通5G基站1.5万个,建成国家千兆城市。推动5G、IPV6、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应用,打造5家省级以上“5G+ 工业互联网”应用标杆企业,建成2家5G全连接工厂。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,创建20个省级行业中心和边缘级中心。积极发展“工业云”服务,打造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“云计算”平台。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,培育特色型、专业型和跨行业跨领域平台,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6家,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以上。
2.提升软件产业支撑。实施“铸魂工程”,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,推动软件名品、名企、名园建设。支持软件企业围绕“数转智改”需求开展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技术攻关、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,打造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。引进和培育软件开发企业,强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、工业软件企业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、高校院所等协同创新,提升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的创新引领作用。支持泰山软件园进一步扩容提质,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策源地、软件产业集聚区,增强对工业企业的赋能赋智作用。力争每年新认定10个以上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,到2025年达到80个;力争到2025年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6个。
3.增强人才智力支持。依托科创中国、泰安市智能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等载体,组织开展“百家企业数字行”,实现数字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交流互通,促进成果转化落地。持续实施“千名数字专员进千企”活动,累计培育实用型人才不少于1000人。用好新型工业化赋能研修院、泰山工匠学院等平台,开展专题培训,提升数字思维和能力。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支持驻泰高校设立数字化转型相应专业,培养卓越工程师及青年科技人才。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推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“揭榜挂帅”,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。
4.完善转型服务体系。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技术优势、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,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。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强化软件开发、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,为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。迭代优化“数转智改”服务资源,健全完善解决方案应用生态,推广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。开展服务绩效考核评价,每年遴选扶持10家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。
5.强化安全体系建设。落实工业数据安全风险监测、信息通报、应急处置等制度,鼓励开展工业数据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,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与自身等级相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,提升安全保障能力。依托国家、省级工业数据安全监测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,提升企业风险预警能力。创新“工业互联网+安全生产”场景融合应用,优化企业安全生产感知、监测、预警、评估和处置能力。
(二)实施“固本”工程
6.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。“一企一策”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创新。聚焦融合应用,运用区块链、数字孪生、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,打造示范应用场景。聚焦资源优势,探索平台化设计、网络化协同、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,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。聚焦标准引领,完善智能制造成熟度常态化评估机制,推进智能制造、数字化转型领域标准制定,推动示范工厂和车间建设。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,提升数字化管理运营效率。到2025年,两化融合创新突破(工业4.0)阶段的企业占比达到18%以上,培育省级工 业互联网标杆15家,打造市级以上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和场景200家以上,努力创建灯塔工厂、未来工厂、5G 全连接工厂。
7.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。建立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,支持中小企业业务上云、设备上云、数据上云,加快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,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运维、产品质量管控及优化、运营分析和预测等应用。发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优势,面向上下游企业拓展服务领域,重点覆盖装备制造、高端化工、纺织服装、新材料、现代食品、出版印刷等特色优势行业,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。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轻量化、易部署的数字化软件产品和应用服务,在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运维管理、市场营销等方面普及应用。到2025年,两化融合集成提升(工业3.0)阶段的企业占比达到35%以上,每年培育上云企业300家以上。
(三)实施“强链”工程
8.推动“链式”转型。按照产业链行动计划,加强顶层设计,“一 链一策”明确数字化转型路线图。鼓励目前具备条件的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、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重点产业链上具有带动能力的企业,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,推行数字化 交付,带动上下游企业数字化协作和精准对接,形成“链式”转型新生态。支持链主企业、第三方平台机构等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产业链、供应链,加快商业模式创新,开展协同采购、协同制造、协同配送等,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水平。年内建成泰山 产业会客厅,上线运营市级供应链平台。整合泰安市制造业联盟、产业链商(协)会优势资源,发挥数字经济产业链链中链作用,赋能全市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。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,实施“千项技改扩规、千企转型升级”专项行动,逐步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转 型。每个产业链2023年打造1家以上、2024年打造3家以上、2025年打造5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,集中示范推广。
(四)实施“育群”工程
9.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园区。“一园一策”推动产业园、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快数字化转型。开展“工业互联网+园区(集群)”行动,鼓励各类产业园区将5G专用网络、企业内外网升级、公共云平台建设等纳入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范畴。以园区为载体,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供给短板,发展共享工厂、众包众创、集采集销等模式,推进网络化协同,提升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共享协作水平。到2025年,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、数字经济园区等数字化转型标杆园区3个以上。
10.培育数字化转型县域“样板区”。鼓励各县(市、区)、功能区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,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,积极探索,大胆实践,广泛开展标准宣贯、需求对接、转型改造、成效评估等工作,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道路,推动县域制造业加力提速,争创省级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。支持有条件的县(市、区)、功能区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力争全市2025年达到6家。每年对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县(市、区)、功能区予以表扬。
四、实施路径
11.开展诊断评估服务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面向全国公开招标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,分行业、分批次推进13条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等数字化诊断,深度挖掘业务需求,提供精准个性化解决方案,计划每年为13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精准“画像”服务,力争到2025年完成400家。
12.精心指导落地实施。建立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,实行动态调整。对项目库内企业,进行精准帮扶指导,采取竞争性方式,确定数字化总承包商,供企业参考;以泰安市智能制造产业专家委员会为依托,以产业链为单位,组建专家辅导队,精准对接重点企业和总承包商,研究论证方案,解决困难问题。
13.实施跟踪监测评价。建立数字化转型项目跟踪监测机制,做好指导服务,推动项目早落地、早见效。每年综合项目资金投入和效能评价情况,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。
14.培树典型示范引领。结合行业特征,评选一批创新性强、应用效果好、市场前景广阔的数字化转型共性解决方案,提升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能力。在数字化管理、智能化生产、个性化定制等方面,2023至2025年分别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、30、50家,提炼转型经验和模式,引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
五、保障措施
15.强化组织领导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由市工业推进委统筹,市工业推进办协调,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成立专班,专班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,与数字经济产业链专班密切协同,共同推进。各县(市、区)、功能区分别组建工作专班,研究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和支持政策。鼓励有条件的园区、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,将数字化转型全面融入产业链、特色园区(集群)和重点企业发展战略。
16.强化政策支持。统筹各类资金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对重点项目建设、平台载体培育和荣誉资质认定等予以支持。鼓励县(市、区)、功能区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,充分利用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技改专项贷等政策,发挥“信易贷”“泰好贷”等平台作用,开发“数字化转型专项贷”等金融产品,推动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产融协作创新。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、融资担保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转型,融资租赁和融资担保等费用可享受一定比例财政补助。积极争取国家、省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,形成政策叠加效应。
17.强化效能评价。建立“龙头骨干企业清单、转型重点项目清单、示范标杆清单、转型服务商清单、支持政策清单”管理服务体系。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效能评估体系,定期开展效能评价,监测诊断服务效果,督导重点项目建设,评价服务商绩效等,提升数字化转 型整体效能。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。
18.强化环境营造。定期组织现场观摩活动,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,市级重点项目集中观摩时安排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转型项目。适时举办峰会、论坛、沙龙等活动,打造专业化、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。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县区行、园区行等活动,宣传典型案例,解读相关政策,激发转型动力。